毛皮草木灰熟制方法是怎样的?

访客|

一 何为“草木染”

19世纪下半叶,人们发明了合成染料。在此之前,所有染料全部取自天然。

天然染料分植物、动物、矿物三类。

其中,利用植物的根茎花叶果实果皮干材等为染料,为天然面料着色的技艺,在古老的中国被称为“草木染”。

我国大部分著名传统染织品采用的都是“草木染”。

“草木染”工艺一般只靠口口相传,到了今天的中国,几近失传。

二“草木染”色彩

古代以五色——青赤黄白黑 为基本色。再由本色混合调出更多缤纷的颜色,称为“间色”

青色(蓼蓝、菘蓝、木蓝、马蓝等)

东汉,马蓝是我国北方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,在今河南开封一带有专业马蓝产区。文学家赵岐路过此地,有感而发,作《蓝赋》写到“余就医偃师,道经陈留。此境人皆以种蓝染绀为业。蓝田弥望,黍稷不植”。

相应的,南方同胞多用“吴蓝”(木蓝槐蓝)。

赤色(茜草、红花、苏木、棠梨等)

茜草根含有茜素,以明矾为媒染剂可以得到鲜艳的红。

汉代,茜草大规模种植。茜草染成的色彩又称“绛”。

由西域传进来的红花染成的色彩又称“真红”。有李中有诗《红花》是这么形容的:“红花颜色掩千花,任是猩猩血未加”。

黄色(栀子、黄栌、槐蕾、姜黄等)

主要是栀子。栀子的果实含有藏花酸,染出的色泽微微泛红。《汉官仪》中提到:“染园出卮茜,供染御服”。由此可见,御服这种高级服装也是用栀子染出来的。

白色(天然矿物绢云母着色,但更多用漂白法)

生丝用强碱脱胶,就洗白白啦~

麻呢,要用草木灰反复浸煮。

黑灰(五倍子、麻栎、胡桃、乌桕等)

含单宁酸,和铁作用生成黑色沉淀。这种沉淀极其稳定,风吹雨打都不怕,啦啦啦啦~

棉布草木染色样卡

关于植物染料,一般分为媒染性染料(苏木 茜草等)、直接性染料(红花)、还原型染料(靛蓝)。

方法有:

1 涂染法(用于直接性染料):

抹抹抹,刷刷刷,嘿嘿最喜欢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了……

“草木染”最原始也是历史最悠久的方法。

长沙马王堆一号和三号墓的遗物中,就出现有涂抹上色形成的丝织物。

2煮一煮

对效果要求不高的,可以直接染料织物倒进锅里煮一煮……时间长短不同,色彩效果也会有所不同。

3加助剂

在我家乡,会有老人用凤仙花染指甲。采凤仙花花瓣捣碎成泥,加入少量明矾搅拌均匀,然后把花瓣泥堆在指甲上,用树叶和麻绳把手指包裹起来。一夜之后,指甲就会染上红色。

其中的明矾,我猜想就是起助剂的作用。

常用助剂有 石灰、柠檬、盐、苏打……不同助剂,产生的色彩效果也不同。

为使织物色泽更鲜艳饱满,需要先进行漂白增白处理,传统方法一般采用硫磺、白土等。

4制取浓缩染料再染织物

贾思勰写了本很有名的书,叫《齐民要术》,记载了蓝淀染料的制作方法。

理工小织女翻译那堆文言文,意思大致是这样的:

a 七月中旬,挖个坑,抹点土,大坑深度五(寸)。草苫遮四壁,蓝草要倒竖。

b 木石压好,水没蓝草。加热一宿冷却一宿,过滤草根,汁液入瓮。

c 十个石瓮,石灰一斗五升,一顿饭工夫,澄清后倒去水分。

d 再挖小坑,倒入沉淀。硬度像粥时,倒回瓮中,蓝淀制成。

(“七月中作坑,令受百许束,作麦秆泥泥之,令深五寸,以苫蔽四壁。刈蓝倒竖于坑中,下水,以木石镇压令没。热时一宿,冷时再宿,漉去荄,内汁于瓮中,率十石瓮,著石灰一斗五升,急手摔之,一食顷止。澄清泻去水,别作小坑,贮蓝淀著坑中。候如强粥,还出瓮中,蓝淀成矣。”)

很多人担心草木染的容易掉色(色牢度不高),其实这与植物种类、染色方法相关。

以上。

0条大神的评论

发表评论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