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轼抱怨好诗都已被杜甫写完假设杜甫未写春望,苏能写出吗?

访客|

假设唐代杜甫没写《春望》,那么到了北宋,苏轼也是写不出的。首先说一下题主提到的“苏轼抱怨好诗已被杜甫写完”这句话,应该是张冠李戴了。这句话没有查询到苏轼说过,而是在宋代《陈辅之诗话》中记载了王安石评价说“世间好语言已被老杜道尽,世间俗语言已被乐天道尽”。估计题主是指这个意思吧。其实无论谁说过,都是在赞扬杜甫的诗词造诣高深,并不影响我们下一步的讨论。

我们接着来看看杜甫的《春望》原诗:

国破山河在,城春草木深。

感时花溅泪,恨别鸟惊心。

烽火连三月,家书抵万金。

白头搔更短,浑欲不胜簪。

其对仗韵律水平极高,几无出其右者,可谓是杜甫那句“为人性僻耽佳句,语不惊人死不休”最完美的代表了,得到了历代文人的一致高评。

那么为什么才华横溢的苏轼写不出呢?众所周知,诗词都有自己固定的平仄韵律格式,诗词作者无外乎按律填写、照本宣章即可。这样看来,貌似人人都可以写诗作词的。杜甫写得出《春望》,东坡先生自然也不在话下。但是关键的差别在于作品意境的构造、遣词用句的推敲水平、所处的环境因素等造成了水平的天壤之别、高下之分。就像全国人都能打乒乓球,但是世界冠军有几个呢?

说回到原问题,最主要的是环境变了。东坡先生遣词造句水平肯定优秀,但是没有杜甫那个场景了。二人都是所处年代一等一的诗词高手,不过毕竟个人的遭遇不同、经历各异,而诗词多是作者触景生情、心由境生的即兴之作。杜甫写这首诗时,正是唐玄宗安史之乱前期(公元757年春天),国家因战乱破败不堪,唐都长安满目疮痍,诗人漂泊凋零到此,不免触动家国情怀,因而写出了名句“国破山河在,城春草木深”。而苏东坡生活的年代恰值北宋盛世,诗人自己虽然仕途坎坷、难遂心愿,但目光所及却是满眼国泰民安、歌舞升平,并无兵荒马乱之遇。所以在苏轼的作品中很少看到类似《春望》这种浓厚的悲愤情绪的诗篇。写作环境不存在,东坡先生也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。

所谓文章本天成,妙手偶得之。东坡先生囿于环境无法写出《春望》,但是其出类拔萃的才华在其生活的北宋年代,却是无与伦比地熠熠生辉,创作了无数脍炙人口、传咏千秋的名词佳作,为我们后人留下了不朽的一笔文化财富,值得好好吸收学习。

题主的问题大致这样解释吧。

拙见。

0条大神的评论

发表评论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