谁才是痛风真正的“帮凶”?

访客|

说起痛风,人们常常立刻联想起“尿酸”和“嘌呤”这两个词,以下示意图有助于梳理三者之间的关系:

嘌呤的来源有两条:

①人类的遗传物质DNA(脱氧核糖核酸)和RNA(核糖核酸),经过氧化分解的产物之一就是嘌呤,因此嘌呤是人体细胞内的一种组成成分;

②日常饮食中大量的摄入富含高嘌呤的食物(如:动物内脏、海鲜、啤酒等)。

经过这两条途径在体内形成的嘌呤,均会汇聚于肝脏内,被进一步的氧化分解,形成尿酸。正常情况下人体生成的尿酸有2/3经过肾脏代谢,随着尿液排出体外,有1/3混合在粪便、汗液中排出体外。未排出的尿酸随着血液的流淌,在全身游走,并与血液内的钠离子等形成尿酸盐。过量的尿酸盐聚集而形成锋利的针状结晶体,可以在关节、肾脏等器官处沉积,形成痛风石导致痛风发作,或是形成尿酸性尿路结石。

因此,造成痛风的真正“帮凶”有两方面:

1. 人体嘌呤生成过量:体重较大的患者体内细胞数量也多,作为细胞其中一种成分的核酸随之累积就众多,氧化代谢后的嘌呤数目巨大;长期保持高嘌呤饮食习惯的患者,嘌呤的直接摄入量过多。

2. 人体尿酸排泄减少:可能由于遗传因素造成的先天代谢功能较差而影响尿酸排泄,也有可能由于缺乏锻炼、饮水较少、尿液pH值偏酸性、等不明原因造成。

药事网权威解读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,抄袭必究。

0条大神的评论

发表评论

相关文章